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朱梦然 杨泽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29日,今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铁路客流陡增。在武汉火车站,一群身穿橙色马甲的武铁“小桔灯”志愿者活跃在车站内外各个角落,解答旅客问询、帮忙提行李物品,其中就有18名来自湖北工业大学的“老外”志愿者。
今年37岁的彼得来自摩洛哥,来中国武汉已有6个年头,在湖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担任辅导员。
“我喜欢帮助他人,别人对我说谢谢,我就很开心。”彼得说,6年前他首次来到中国,只身在武汉求学,语言不通、生活不便,得到了许多热心人的帮助。于是他加入学校的志愿者团队,经常开展公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今天做完服务之后,我5月1日还来!”
29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站采访时就遇到一位白皮肤外籍旅客,在安检后东张西望有些茫然,一名“洋雷锋”立即迎上前去。两人用英语进行了一番对话,原来对方是不知在哪个候车厅候车。“洋雷锋”志愿者查询后,带着他来到检票口最近的区域坐定。
“This way please!”来自湖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埃塞俄比亚的志愿者美娜正和中国志愿者为一名外籍旅客提供引导服务。“感谢你们的服务,我很开心。”这名外籍旅客在候车室用熟练的中文向志愿者们表达了感谢,并竖起了大拇指。
富兰克林也来自摩洛哥,来到中国已经是第5个年头,很希望体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来到武汉车站当一名青年志愿者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体验。他介绍,如果看到旅客在检票进站后东张西望,肯定是在寻找所乘列车的候车区域、上车站台信息等,此时的志愿者应主动上前咨询了解、解答疑问。另外,由于中外风俗、口语习惯不同,服务的举措和交流方式也要有所区分,否则在与外国游客交流时容易引发误会。
“今天所体验到的与此前对铁路的印象大有不同,虽然乘车的旅客确实很多,但是我没有感到拥挤,高铁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我很高兴能够参与其中。”来自赤道几内亚的青年志愿者说。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莫桃,来自摩洛哥。”“谢谢,谢谢你为我们服务。”一名六岁的小男孩,和家人在武汉站坐车。看见莫桃,远远地跑过来向他道谢,简单的问候和谢意却让莫桃感动许久。
据介绍,今天不仅仅是在武汉火车站,在武昌火车站也活跃着一群来自湖工大的洋雷锋,总共有18人。除了这18位“洋雷锋”,还有120名大学生加入武铁“小桔灯”志愿者,这个假期第一天在武汉、武昌两大火车站的进站口、服务台、检票口等处,做好重点提示、客流引导、分流等工作,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