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纷纷加码折叠屏领域,新机型密集发布;显示材料、技术不断改进,产业链整合重塑……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出货量保持稳定,同比增长52.8%。
尽管开年以来,手机行业面临来自需求等多方面压力,但坚定走精品路线,不断增强实力,产业各环节努力用创新突围,向中高端市场投入加大、布局加深。
折叠屏走俏 手机厂商竞逐中高端
(资料图)
vivo两款折叠屏手机X Fold2和X Flip于近期推向市场,首销当天在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销量领先;OPPO折叠屏手机Find N2系列发布后,市场表现强劲,一季度出货量35.7万台;华为发布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3,机身更加纤薄,显示技术不断突破……去年底至今,国内主要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折叠屏手机新品。
越来越多手机品牌进入到折叠屏领域的同时,同品牌内部折叠屏产品的迭代速度也在加快,体现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快速发展。
“国内手机行业已步入存量时期,由追求量变为追求质是产业发展进入稳定期的特征。厂商迫切需要瞄准升级的需求,抓住突破性变革,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钟新龙认为,作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集合体”,折叠屏手机拓展了大屏显示的使用场景,升级的外观打造了差异化的形态,成为行业新的发力点。
当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纷纷布局折叠屏“赛道”,密集发布的新机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持续推动折叠屏手机市场走俏。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折叠屏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52.8%,竖折产品份额上升至44.3%。预计2023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OPPO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认为,折叠屏手机体现了厂商对更高技术、更高品牌价值的探索。“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这也使得高端市场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对中高端市场的竞逐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写照。”
加大研发投入 产业链更趋成熟
折叠屏手机的“火热”,离不开技术和产业链的支撑。钟新龙告诉记者,铰链与可弯折屏幕是折叠屏手机区别于直板机的两个核心技术。前者关系到屏幕折痕深浅、机身轻薄程度等。后者则直接影响显示的效果和消费者的体验。
折叠屏手机问世以来,手机厂商从未中断对“消除折痕”和“减重瘦身”的探索,也在这过程中不断推动技术、材料、工艺等创新升级。
引入高强度复合碳纤维材料,让铰链变得更轻、更窄、更强;通过榫卯工艺和滑轨替代铆钉结构,实现铰链零部件之间的紧密结合。OPPO有关负责人说,企业从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着手,提升产品质量、减轻机身重量。
“在用户最需要的场景做差异化,不断提升长板的长度。”在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看来,折叠屏手机的背后是硬件、软件、算法、应用生态与供应链等多领域的创新。“只有不断提升能力,才能让企业持续提供新的、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与铰链生产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技术工艺升级;与国产屏幕厂商合作,改善折叠屏续航、折痕等体验“痛点”……手机厂商与供应链各环节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不断升级。
业内专家认为,国内大市场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为手机产业的创新提供了较强动力和实践场所。国内手机产业在折叠屏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积累日趋成熟,产业链更加完善。
加快布局生态 完善标准体系
折叠屏手机从“尝鲜”到常用,还需要更加成熟的生态布局和更趋完善的标准体系。
“要有应用的‘杀手锏’。”钟新龙认为,在提升软硬件适配性的同时,要用更多“革命性”的应用带动折叠屏手机“破圈”。“就像视频、社交软件之于智能手机一样,要有根植于折叠屏手机的应用,打造出‘刚需’场景。”
业内专家认为,在加大软件生态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拓展人机交互市场空间。
标准体系的完善同样重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亚军告诉记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制定了《折叠屏体验五星产品评价方法》,从显示效果、触控能力、折叠性能、眼舒适度、场景体验五个维度,对折叠屏体验进行综合评价。“当前,折叠屏手机行业标准正在制定中。通过标准体系的完善,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消费参考和建议,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以折叠屏手机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和应用不断推出,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