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厚植为民情怀 打造“库区特色法庭”|天天热门

2023-03-31 17:02:55 来源:天津长安网

蓟州区法院别山人民法庭地处于桥水库南岸,近年来,该法庭立足库区水源地保护和沿岸居民搬迁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库区特色法庭”,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源头”,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022年至今,别山人民法庭共受理民事案件1600余件,审结1400余件。


【资料图】

家门口的“诉讼服务站” 让纠纷化解更便利别山人民法庭主要负责受理别山镇、礼明庄镇、州河湾镇,以及蓟州区开发区辖区内的一审民事案件。

其中,州河湾镇属于库区搬迁新设立的镇,该镇离别山人民法庭距离较远。为方便群众诉讼,别山人民法庭在该镇司法所设立“州河湾诉讼服务站”,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每周三到这里值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立案、调解等法律服务。

“法官,我的借款迟迟要不回来,该怎么办?”

“我的案子经过诉前调解,被告已经把钱还给我了,我是来撤诉的。”

每周三,州河湾诉讼服务站都会迎来热闹的一天。法院干警耐心为来访人员答疑解惑,提供立案登记等服务。对于达成调解意向的案件,法官当场制作调解笔录,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对于未达成一致调解意向的案件,在当事人填写地址确认书后,当场送达开庭传票、起诉状等材料。

张浩(化名)与周娟(化名)夫妻俩分居多年,周娟诉至法院请求判决离婚。张浩表示愿意离婚,但俩人关于搬迁获得的房产份额分配问题一直未谈拢,因此拖而未离。

法官介入后,从“法、理、情”多角度入手,对当事人进行“一对一”调解,最终张浩愿意给付周娟房产折价款,将离婚诉讼与共有纠纷一并解决。

随后,在州河湾诉讼服务站接待日,张浩、周娟及各方当事人一起走进接待室,请求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张浩当场给付周娟房产折价款12万元,对方将钥匙、水卡、电卡等交还张浩。这起离婚诉讼与共有纠纷圆满解决。

州河湾诉讼服务站成立以来,别山人民法庭联合州河湾镇司法所及相关人员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为群众化解纠纷提供了便利。

“法庭+司法所+N”联调模式 探索解纷新路径

“法庭+司法所+N”联调模式是别山人民法庭联动司法所和其他单位或个人,形成合力,高效化解纠纷的创新模式。其中的“N”,指的是网格员、村“两委”班子成员、派出所民警等。

周强(化名)与郑荣(化名)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十多年前,郑荣在自家院内种了十几棵玉兰树,如今玉兰枝繁叶茂,长势颇旺。然而,其中几棵玉兰树恰好毗邻周强的主房东墙,每当雨季来临,玉兰树的枝干伴随着大风,在周强家的东墙上来回摇曳。2022年9月,周强认为这几棵树不仅影响了采光,还使潮气侵蚀墙体,房屋内墙面受损,于是诉至别山人民法庭,要求郑荣砍掉这一排玉兰树。

法官收到材料后,认为该案涉及邻里纠纷,只有彻底将矛盾化解,才能修复好邻里关系。当时正值雨季,为防止周强房屋受损程度继续扩大,必须尽快解决。法官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决定进行诉前调解。

一大早,别山人民法庭诉前调解团队就来到村委会,向村主任了解情况,并到周强家查看现场。经过耐心细致地调解,郑荣同意将这排树修剪至地面往上不超过1.5米,并将土地铺平,防止雨大积水,浸泡周强家房屋。在达成一致意见后,法官和村干部趁热打铁,立即让郑荣联系伐树人员修剪树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修剪与土地整理,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满意,周强当场撤诉。用时仅3天,案件执行完毕,纠纷就地化解。

延伸服务职能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别山镇某村村民魏大爷无儿无女,是村里的低保户。魏大爷的承包地位于村头公路边,因某公司排水不畅多次被淹。魏大爷与该公司沟通未果,于是到法院起诉。

别山人民法庭法官收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情况,寻找积水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随后,法官多次与当事双方沟通,使被告公司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村干部的见证下,当场制定了疏导排水的方案,顺利就补偿问题达成了调解协议。不久后,魏大爷领取了补偿款,困扰多年的心事终于得到解决。

乡镇“吹哨”,法官“报到”。平日里,法庭积极延伸诉讼服务职能,如村里有邻里纠纷,村镇相关负责人会直接联系法庭化解。法官耐心倾听诉求,用心诠释法理,当好社情民意的调查员、辨法析理的宣传员、定分止争的裁判员,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2年7月,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住进了村头的集装箱。村干部多次调解未果,老人的两个儿子谁也不肯接她回家。

村干部找到别山人民法庭后,法官立即赶往老人居住的集装箱查看情况。经沟通了解得知,老人的两个儿子曾在1993年签过一张“分家清单”,约定老人在老二家的三间房居住,老大腾出两间屋子给老人放东西用。就这样,相安无事地住了20来年。

没想到老二突然反悔,认为老人这么多年都在自己家住,对他来说不公平,得让老人也去老大家住。老大坚持履行当初“分家清单”的约定,兄弟二人争执不下。无奈,年近八旬的老人搬进了村头的集装箱。

鉴于兄弟之间积怨较深,法官决定采取“背对背”的方式调解。法官向老人的二儿子阐明,“分家清单”是当初双方约定签署,理应遵守。同时,法官与老人的大儿子沟通,说明协议虽是双方签订,但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法官耐心为兄弟二人分析,老人住进集装箱,不仅会让他们受到道德层面的谴责,还可能触及刑事犯罪。

经过法官耐心释法明理,兄弟二人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老大当场表示尊重老人意愿,“如果老太太愿意来我这里住,我也接受。”老二也表示,愿意立即把老人接回家,好好赡养自己的母亲。

炎炎烈日下,法官用法理情融合了一家人的心。随后,法官和村干部一起帮老人把被褥等生活用品收拾好,将老人送回家中。至此,这起赡养纠纷圆满化解,维护了老年人的权益。

群众的认可,是激发法院干警坚定不移维护正义的动力。别山人民法庭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再接再厉,朝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奋进。

标签:

最近更新

更多》

要闻

更多》